主城區(qū)排水“主動脈”迎來大手術
紅旗渠水系排水改造項目頂管始發(fā),長沙老城區(qū)將實現(xiàn)雨污分流
長沙晚報9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劉志強 湯卓)9月7日,在三湘南湖大市場湘湖路,一座8米深的工作井內,一臺直徑2.4米的頂管機刀盤緩慢轉動起來,由長沙市公建中心投資建設、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負責施工的紅旗渠水系排水改造項目實現(xiàn)頂管始發(fā),這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后,長沙老城區(qū)雨污合流制溢流污染將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排水系統(tǒng)防澇排漬能力將增強,以進一步保護瀏陽河水質,為長沙市民創(chuàng)造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
老城區(qū)將實現(xiàn)雨污分流,防止污水下河
紅旗渠是長沙城區(qū)兩大水系之一,是城市的地下“主動脈”,一直承擔著長沙城主要的排污功能,匯水區(qū)范圍為浦元路以北,朝陽路、車站路以西,瀏陽河以南,芙蓉路以東的老城區(q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旗渠曾是一條明渠,隨著城市發(fā)展,其上方逐漸用磚砌或用預制混凝土圓拱等進行蓋板,變成一條地下暗渠,再在上方修建道路、公園或建筑。“由于使用年代久遠,紅旗渠老化嚴重,對其進行修復加固改造施工迫在眉睫。”市公建中心紅旗渠項目組長劉啟明告訴記者。
紅旗渠水系排水改造工程是集溢流污染控制、內澇整治及結構安全修復為一體的綜合性市政工程,也是長沙市落實中央環(huán)保督察整改重點項目之一。溢流污染控制采用先進的“源頭清污分流調蓄”理念,新建截污干管及調蓄池,多點對老城區(qū)合流制管網(wǎng)截污,實現(xiàn)雨污分流;內澇整治采用“局部提標新建+節(jié)點改造”;結構修復采取“多工法非開挖加固”。
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紅旗渠項目負責人王高峰介紹,要對紅旗渠進行結構修復,必須先將里面的污水排干,城市污水每天源源不斷地排入,為了保證城市正常運轉,要先新修一條截污干管,使污水流入截污干管,再排入周邊污水處理廠,為紅旗渠結構修復干地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整個紅旗渠水系排水改造項目完成后,紅旗渠將承擔雨水管網(wǎng)功能,新建截污干管承擔污水管網(wǎng)功能,實現(xiàn)長沙老城區(qū)雨污分流,防止污水下河,保護瀏陽河水環(huán)境。”
10臺頂管機同步施工,預計2025年初建成
記者了解到,紅旗渠水系排水改造溢流污染控制及內澇整治子項(非涉鐵段)工程,主要包括溢流污染控制和內澇整治兩部分,其中溢流污染控制包括新建8.1公里的截污干管,采用大口徑頂管施工工藝,智能截污井7座,湘湖污水處理廠前污水提升泵站改造、調蓄池出水壓力管4.2公里等。內澇整治包括新建雨水提標管約2公里,局部堵點排水管改造約1.5公里,三角塘排漬泵站改造(含提高泵站揚程),湘湖污水處理廠廠前截污閘門改造等。項目預計2025年初建成。
7日實現(xiàn)主體動工的是截污干管工程,采用的是一臺開挖直徑2.4米的泥水平衡頂管機施工。“該設備采用全封閉式頂進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持挖掘面的穩(wěn)定,對管道周圍的土體擾動較小,能很好地控制地面沉降。”王高峰說。
“新建截污干管埋深5米~16米不等,直徑1.2米~2.6米,我們需要在全線開挖30多個工作井,共投入10臺頂管機同步施工。”王高峰說,面對施工區(qū)域管線交錯、交通壓力大、地質復雜和臨近既有建筑物等難點,項目團隊多次組織專家分析論證,采取管線路由注漿加固、臨近建筑物注漿加固、與管轄權屬單位現(xiàn)場探明管線、監(jiān)測單位加大監(jiān)測頻率、及時調整頂進姿態(tài)等方法推進項目實施,確保頂管順利推進。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