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tziyue.cn/file/upload/201512/13/19-04-31-20-4.jpg)
求知:歐美提出“海綿城市”的理念已經很多年,有完成得好的也有完成得不好的,成敗的關鍵點在哪里?
Thaisa Way:每個國家和城市的情況都不同,關鍵是設立獨立且嚴格的標準,責任具體到每一個小地塊,而不是設立一個宏觀的標準。政府只應負責公共的部分,而地塊所有者要為它的地塊負責。
比如法國,從城市設計的上游就會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地表徑流,和排水能力做出相應的強制性管控。城市雨水管理部門規(guī)定在對雨水進行初級凈化和截污后,每公頃的城市用地向市政雨水管的排水量不能超過3L/s,否則該用地的相關責任單位就要承擔相應的超額排水費。
求知:中國很多城市已經高度發(fā)達,市區(qū)寸土寸金,如何保證“海綿城市”建設與原有城市設施相協(xié)調?
Thaisa Way:“海綿城市”不等于簡單的生態(tài)保護,我們強調河流、湖泊等水系的修復,強調生態(tài)濕地的建立和保護,但往往會忽略了城市中很多不起眼的或是和常規(guī)雨水收集難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地段。其實,海綿城市的建設不能僅僅依靠增加大面積的水景,濕地、河流等高成本措施,更關鍵的是明確城市中的邊角地帶對于建造海綿城市的重要意義。比如城市廢棄地、高速公路、高架橋、城市干道附屬綠地、城市廣場、居住區(qū)綠地、城市公園的邊界、體育活動用地等等。在歐洲,這些城市地帶常常在景觀設計介入的同時能增加雨水調節(jié)的功能。
求知:武漢是一座“江城”,水資源豐富,這樣的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有哪些有利因素或需要注意的問題?
Thaisa Way:美國的匹茲堡和你描述的城市很像,也是在河流的匯聚點,濱河地帶很多;仡櫰テ澅さ陌l(fā)展軌跡,在20世紀早期,它是美國鋼鐵制造中心,河流不但被視作工業(yè)基礎設施,也被當作傾倒污水的垃圾場。后來匹茲堡開始意識到這樣做的危害,雖然對當時的政府來說,相比工業(yè)用地帶來的價值,用于公共空間的用地規(guī)劃代價非常高,但還是在20世紀中期就在濱河區(qū)預留了為公眾活動保留的公園用地。正是這些用地如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匹茲堡不僅是一座優(yōu)秀“海綿城市”,其濱河地區(qū)所進行的“三河公園”規(guī)劃,已經修建了13里相互聯(lián)系的綠色空間和步道,并刺激了40億美元的濱水開發(fā)。
濱河城市探討“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得不考慮河流在城市發(fā)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你讓它發(fā)揮什么功能,它就會給你什么反饋。城市與它的河流有著不可分割的動態(tài)聯(lián)系,河流越大,承擔的城市功能就越多。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的時代,河流可能會是有利的,但也可能會是不利的,濱河城市必須盡力提高它們的適應性與彈性。
求知:能否介紹一下目前世界范圍內“海綿城市”的先進設計?
Thaisa Way:城市廣場是“海綿城市”面臨的一個難題,因為城市廣場通常會有大面積的硬質鋪裝,傳統(tǒng)的設計只是追求簡單地將廣場上蓄集的雨水順利地排到下水道中。但今年的一個獲獎設計,德國弗萊堡的扎哈倫廣場,就是將雨水調節(jié)作為景觀設計的主題,它設計了一些種植池成為廣場的滲水點,雨水沒有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是補給了地下水,廣場地下埋入的滲濾基質保證的下滲雨水的潔凈,同時整個廣場也可成為暴雨時期的蓄洪地帶。
但是這種地下水吸收的設計并不是哪里都合適,城市的空氣質量和地表污染程度不同,難以保證下滲雨水的潔凈,處理不當甚至反而會造成地下水污染。所以說“海綿城市”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具體在設計上需要綜合考慮整個城市生態(tài)。(記者蔣哲)
Thaisa Way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成員,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筑學教授
Thaisa Way:讓河流扮演 城市發(fā)展的有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