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業(yè)國際大講堂:黑臭水體整治——雨水管控與溢流污染治理,Dohmann教授帶來德國的經驗,以及深隧建設的觀點!
水業(yè)國際大講堂:黑臭水體整治——雨水管控與溢流污染治理,Dohmann教授帶來德國的經驗,以及深隧建設的觀點!
原創(chuàng)2017-05-12BJB中國給水排水
2017年5月4—5日,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中國城鎮(zhèn)供水排水協(xié)會排水專業(yè)委員會、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由上海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水業(yè)國際大講堂之二:黑臭水體整治——雨水管控與溢流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在上海大華錦繡假日酒店隆重開講。德國的Max Dohmann教授帶來哪些治水經驗,對分流制和深隧等有哪些觀點?
通過雨水及合流制管網管理等措施減少對水體污染的德國經驗
Max Dohmann 簡介:
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終身教授,德國水協(xié)會董事會主席,德國聯邦環(huán)境顧問委員會顧問,德國水、污水及固廢管理聯合會(DWA)董事,重大水專項中德水合作項目發(fā)言人,德國“一級功勛十字勛章”獲得者。
五十年來致力于污水處理、雨水管理、垃圾處理等環(huán)保領域的科研、技術研發(fā)、污水處理脫氮除磷新技術、污水管網系統(tǒng)運營管理、河流湖泊流域治理、雨洪綜合管理等領域。長期參與中德政府、高校、企業(yè)間的環(huán)保專項科研、規(guī)劃設計及項目執(zhí)行。同時還是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四川大學的客座教授。
主持人(張悅):Max Dohmann教授是我們的老朋友,他是德國亞琛大學的教授,實際上亞琛大學跟我們國家的合作關系可以回溯到20世紀80年代。德國亞琛大學在水處理方面,尤其是污水、雨洪控制方面有其獨特之處。Max Dohmann教授跟我們合作也有很長的時間了,科技部和德國合作的清潔水行動就是Max Dohmann教授參與的,在中國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他對中國的情況比較熟悉,今天非常榮幸,他再次來到上海,跟我們講雨水管控和溢流污染治理的主題。他將要介紹他所了解和研究的這方面的成果。我相信也會給我們很多的啟迪和可以借鑒的一些經驗。今天由陳燦女士擔任翻譯。
Max Dohmann:今天應邀就關于減少開放水體的污染主題,包括河流溢流污染控制這個問題進行相關的探討。曾經污水處理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現在大家更多地去關注我們的自然界開放水體的污染到底來自哪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光靠無限制地去擴建或者新建污水處理廠,更多地是要跟我們的管網系統(tǒng)結合起來。
近年來,中國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在管網系統(tǒng)的改善方面花費了更多的精力。首先在污水方面,其中集中制和分散制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集中制和分散制的污水處置以外,實際上在污水收集或者受到污染的雨水的收集以及運輸過程當中,我們還有很多可做的。大家看到的這張表格來自德國傳統(tǒng)的工業(yè)區(qū),就是北威州。
這張表格主要展示的是來自不同功能區(qū)域的不同的污染物的比重。最左邊是污水總量,將近一半的污水實際上是由市政府污水處理廠來進行處置的。中間14%來自工業(yè)排放,我們關注的是上面的三種,也就是通過管網排放的這些污染量。我到中國來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合流制好還是分流制好,今天我們就這個報告的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德國經驗。
開放水體受到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是來自管網排放,而不是污水處理廠,因為污水處理廠的底泥已經得到處置,而管網當中的重金屬會直接排放到水體當中去。這里是分流制以及合流制兩個系統(tǒng)的排水路徑,從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基本污染物的流動方向。在這里實際上我們要強調的就是在世界上沒有100%的合流制和100%的分流制,就像張悅和唐建國合編的黑臭水體指南當中所指出的一樣,其實都是系統(tǒng)并不純粹的原因。在歐洲跟中國一樣,就是新建的管網絕對不允許存在合流制,而是應該建立分流制。主要是在新建的管網當中對合流制方面的污染物的控制沒有相關的嚴格規(guī)范,所以就像剛才那位日本專家講過的,實際上合流制當中的雨水和污水更容易建立相關的標準,所以會選擇在新區(qū)當中建設分流制。但是在分流制當中存在一個非常受到關注的問題,就是初期雨水的問題,初期雨水造成的污染不亞于污水的污染。在這里,關于初期雨水的污染,我會專門提到一個物質,就是微塑料(micro-plastic)。這種物質是來自像洗衣粉、汽油以及普通的日化用品當中的污染物,其中大部分來自汽油。這種物質顆粒非常小,一般的污水處理或者過濾裝置都沒辦法把它處理掉。這些物質存在于牙膏、洗衣粉、化妝品以及一些日用品里面,一般的檢測實際上都會忽略掉這個化學物質的存在,因為它太過微小,很難通過儀器檢測到。在德國實際上這個討論已經存在很久,是否要在所有的日用品當中去除這些難以檢測的物質。這些物質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包括我們現在穿的衣服,特別是在中國,大家習慣把洗衣機放置在陽臺上,洗衣產生的這些很難檢測到的物質通過雨水管道排入到了我們開放的水體。
那么我們在合流制和分流制當中要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呢?這些物質實際不會大量地進入到污水處理廠,因為它不是通過污水管道傳送的,而是通過雨水管道傳送的。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去改變汽車工業(yè)、日用化妝品的生產流程或者工藝,我們只能要求給排水專業(yè)或者相關專業(yè)的工程師在我們分流制系統(tǒng)當中去解決這些問題。這里我們展示的是在排水系統(tǒng)當中不同的降雨,不同水源的污染物的含量。很多在座的專家可能在問,這怎么可能?如果一個污水處理廠的COD濃度能達到440mg/L,這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在中國這個濃度要低得多。那么今天我們就揭開這個謎題。
這個就像我們在指南當中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確,這就是在污水產生到污水運輸到污水處理廠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被大大地稀釋了。在德國其實也存在外來水滲入的問題。那么,我們解決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盡量地加強控制污水的濃度以及在降雨期的時候,對雨水進行分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們能夠控制住進入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濃度,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能將大大提高,處理的費用也會大大降低。今天上午有一些專家已經提到了,關于管網的防滲的問題,這是今天另外一個主題。但這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們今天主要是針對排水管道當中的溢流污染的處置問題進行展開。這幾個數據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有COD、氨氮,還有金屬銅包括其他的化學物質。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數據當中的地表徑流,來自道路、廣場等等開放的這些硬化路面的水質的情況。COD含量超過100mg/L,特別是銅的數據,可以看到地表徑流的含銅量要大于管網當中的量。
這張表格向大家展示的主要是在同樣的降雨條件下,合流制和分流制它的水的分布情況。這里很明顯地看到,合流制系統(tǒng)當中實際在降雨條件下對污水處理廠的負擔要明顯地加重。這張表格實際上對于我們進行管網當中的調蓄池建設也好,或者是一些排口設置也好也有很大的幫助。左邊是COD的含量變化,右邊是氨氮的含量變化,它是隨著降雨的持續(xù)時間在不同的位置演變的過程。藍色的線代表的是我們雨水的位置,紅色的線代表的是整個管網的流程過程當中,黃色的線代表的是接近末端。
其實我們剛才提到的在合流制系統(tǒng)當中,它對污水處理廠的壓力更大,但是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實際上通過分流制系統(tǒng)排放出來的污染物的含量比合流制系統(tǒng)當中的溢流的污染物含量更觸目驚心。那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雖然我們在新區(qū)或者一直朝著建設分流制管網這個方向走,但是分流制管網不可避免地帶來污染物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我們通過這種模擬可以看出,實際上通過分流制管網系統(tǒng)(SSS)排出的污染物的含量跟我們原先想象的不一樣,它比合流制(CSS)要更多。比如說氨的總量差不多一致,但是COD是超出的。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在分流制當中,實際上金屬的排放污染量要大大超過合流制系統(tǒng)中的污染量,但是有些化學物質的量在合流制當中又多于分流制,F在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些污染物當中的粒徑關系。以前只把污染物分成可沉淀和不可沉淀的部分。不可沉淀的部分實際上非常復雜,它的污染物粒徑代表它能否被解除。有很多是我們看不見的,但是它又與水中的物質發(fā)生反應,或者對水體造成污染。這里提到的污染物全部來自地表徑流,實際上它也不是普通的污水,而是初期雨水當中可能會富含的物質,分成了三個等級。一個是6~60μm,另外一個60~600μm,另外一個是大于600μm。大家可以看到,在這些金屬污染物當中,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不可察覺的,也就是粒徑非常小的部分,像銅都是極小的,一般通過普通的物理處理或者是機械處理都很難去除。
在德國,有一個新的檢測數據的標準(AFS63),F在AFS63已成為進行初期雨水污染物處置的標準之一,那就是意味著≤63μm的這些污染物要通過別的方式進行處理。那么,問題就來了,我們要怎么樣在管網當中去對這些微小的物質進行攔截和處置呢?首先要把來水的不同污染物的量分成三個等級,280、560和760,這個是污染物負荷的總量,根據不同的分類可以對來水進行處置,比如說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在≤280時,實際是可以進行直排的,其他兩個等級都是不允許直排到開放水體當中去。必須強調一下,德國和中國、日本都不一樣,實際上我們對排口的溢流控制不是通過次數,也不是通過水量來控制,而是通過其中的污染物負荷總量來控制(中國稱溢流頻率、溢流比例,日本稱控制溢流次數)。如果你的污染物負荷總數很低的話,你排很多次水,排很多水都沒有關系!通過各種物理或者生物手段去達到污染物負荷總量控制目標。在德國現在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實際在這兩個系統(tǒng)當中的溢流節(jié)點的控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剛才已經看到了集中處置和分散處置,實際上所有的分散處置又可以拆得更細一點。舉個例子,任何一條街道的管網設置了一個小型分散式處置設置,這對于一棟房或者小的街區(qū)來說又是集中處置方式。如果拆得更細,一個住戶,一棟樓,要在源頭怎么處理我們來看一下。這里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圖片,這就是我們的源頭處理的方式,有屋頂綠化,有每家每戶自循環(huán)的雨水處置設施,包括下滲淺溝或者雨水花園。這在德國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在德國你如果把雨水排到雨水管網當中去,是要付費的。大家都盡量地自家處置,自家產生的都自己來收納。在座的各位對于城市建設都非常熟悉,中國在源頭治理的時候,有很多的困難。在老城區(qū)存在改建或者用地條件的限制,在新的城區(qū)居住密度非常大,很難找到合適的分散的雨水收納的場地。那么,也許就應該更多地關注于把從源頭往下游開始移動,我們的這些處置方式和措施更多地應該放在中段和末端。
這是德國著名的波茨坦廣場,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內部街區(qū)雨水自行消納系統(tǒng)。
可以看到,雨水通過屋頂和玻璃幕墻的收集以后,被存儲到地下的雨水罐中進行初步處理,然后通到室外的水井再進行處理,最后無法進入的這部分才進入雨水管網系統(tǒng)。這種分散型的雨水收集裝置在中國其實也是很常見的,很多廠家都在生產。這種小型設施有可能收集到本地區(qū)住戶或者建筑大概95%的雨水。
剛才提到,實施源頭處置的場地和條件受限是非常嚴重的,我們主要關注管網系統(tǒng)怎樣優(yōu)化合流制和分流制系統(tǒng)。首先來看第二點,管網當中的流量控制,實際上要對污水濃度進行掌控,另外要提高管網當中的調蓄容積。第三點是兩個系統(tǒng)當中的集中機械處理,實際上它就發(fā)生在排口,發(fā)生在調蓄池。調蓄池管道不是污水處理廠,不可能處理所有的污染物,我們更進一步地就是利用海綿城市設計的理念,通過生態(tài)濾池或者濕地,與調蓄池或者排口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首先來看一下雨水的來源,通過不同功能的場地,雨水水質是不一樣的。
首先來看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的優(yōu)勢是很明顯的。在非降雨期或者降雨初期,這些肯定都是輸入污水處理廠的。降雨比較大的情況下,更多地通過源頭或者是一些結點的控制來緩解污染。因為它發(fā)生溢流,發(fā)生污染物外泄的情況是非常明顯的。剛才提到,合流制最大的優(yōu)點是污染點很容易找,所有的溢流口都容易發(fā)生污染,但是如果這個點控制了,實際上整個合流制的污染都基本上控制住了。如果發(fā)生了溢流,控制溢流口基本上能夠控制住合流制系統(tǒng)的污染。而分流制的關鍵就在于初期雨水的控制,這一部分水要么送到污水管道,要么必須設定特定的設施對進行專門的處理。
把這兩個系統(tǒng)改進以后,最大的優(yōu)勢有兩點,第一點是可對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濃度和進水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緩解,另外經過初步處理的這部分比較干凈的雨水,可回用于地下水的補給或者河道的水源等用途。
接下來對管網系統(tǒng)的調控進行簡單的闡述。30年前開始研究的就是管網調控。我認為從事這個行業(yè),第一件事情就是考慮怎樣設置一個管道,怎樣去控制水。像上海、北京這樣大的城市,實際上每個區(qū)域的降雨情況不同,即便同一場雨,嘉定區(qū)和浦東新區(qū)的降雨量都不一樣,每個區(qū)域的空氣質量、地表徑流污染都不同,整個管網輸送的路徑當中,每個節(jié)點、每一段的污染物負荷和水量都不一樣,所以怎樣有效地對每個節(jié)點進行水量和水質管控是我們研究的重點,F在進行管網管控的主要目的,是把污染每個管段當中污染物濃度比較高的,污染比較重的區(qū)域的來水送往污水處理廠,而其他的部分污染量并不大,污染負荷并不重的這部分水可以盡量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處置,把它輸送到其他的途徑當中去。這是在德國一個中型城市的某一個集水區(qū)域的統(tǒng)計,左邊大家看到的是這個集水區(qū)當中的8個調蓄池它的排名。中間是通過調蓄池排放的水量在沒有得到管控和進行管控之間的一個比較。右邊是調蓄池內所去除的或者所排除的污染物的總量在調控之前和調控之后的比較。
大家可以看到,實際上在調控之后,調蓄池可以排放的水量增加了,但是它控制的污染物的量也增加了。
通過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檢測,可以看到實際上各種污染物的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過管網和調蓄池收集到的污染物的含量比重會明顯地增加,也就是減少了排入到河體或者開放水體當中的污染物的量。通過這樣的管網管控,可以在污水處理廠進行實時、快速地監(jiān)測,看一下污水處理廠的濃度是否有提高。同樣在所有的排口進行非常時期溢流的時候也要對水質進行實時監(jiān)測。現在展示的是最完整的實時檢測系統(tǒng),有攝像頭,有水位監(jiān)測裝置,水質的實時檢測裝置等。
現在展示的是排水總量的變化,在進行管控和管控之后的總量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在德國降雨量的總量是分成三個類型。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德國也存在如果不對排口進行控制的話,直接通過簡單的格柵或者直排的方式,會對相關的渠道或者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這里展示的是三種安裝格柵的方式。格柵實際上是有非常多的類型,國內外都有很多新型的產品,它這里只是挑選了幾種進行展示,F在這種也是通過水力旋流的方式通過篩網的方式對較為細小的懸浮物進行篩除。
現在要花一點時間來講述很多人都關注的一個重點,就是調蓄池的問題。德國建了相當多的雨水調蓄池。德國的面積只有一個半廣東省大,但是有6~7萬個調蓄池。在中國,現在調蓄池的建設也成為一個熱點,一個是調蓄池容量的界定,一個是調蓄池功能的界定。調蓄池主要分成兩個類型,一個是只有沉淀功能或者是錯峰的,只是短時間地收集和消納雨水,之后都進到污水處理廠去。另外一種是過流調蓄池或者溢流調蓄池,它必須具備一定的處置功能。從這類調蓄池出去的水不是只經過了短暫的沉淀或者粗格柵攔截,必須進行有效的物理處理。所有的調蓄池不應該只具備沉淀功能,實際上也許大家對沉淀功能有一定的誤解。我們所有的雨水調蓄池所謂的沉淀功能都是不完善的,都是假的。那么,調蓄池本身通過物理處理只能對一些不溶水的懸浮物、漂浮物進行處置,像氮磷或者重金屬是沒辦法處置的。
這是最簡單的兩種示意,左邊的只有調蓄功能,所有水在降雨結束以后全部回到管網當中去,進行污水處理廠中進行處置。另外一種不一定所有的水都要進入污水處理廠,有一部分濃度比較小的這部分水可以通過物理的處置方式處置以后進行排放。
這種溢流調蓄池的設置非常簡單。通過設置一定的機械處理處置方式,可以對污水處理廠處置不了的這部分持續(xù)來水進行實時的、在線的處置,達到排放的標準。大家可以看到第三張圖,展示了和沒有這種處理功能的調蓄池之間的最大區(qū)別。它在持續(xù)降雨發(fā)生的時候,能夠對污染濃度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依舊可能會造成水體黑臭的這部分污染物進行持續(xù)的處理,這就比我們常見的只有調蓄功能的調蓄池要更加先進。在這個時候只有調蓄功能的調蓄池已經發(fā)生直排了,右邊這張圖就是在在線處理能力已經在飽和的情況下允許發(fā)生溢流。這時候實際上溢流水濃度已經相當低了,可以允許排放到水體當中去。所有調蓄池內沒有經過處置的這部分水在降雨結束后全部送到污水處理廠去。很高興給大家展示是在30年前設計的調蓄池。像這樣大型的地下調蓄池在中國也是非常常見的。
這張圖表顯示的是進水的流量和流速對沉淀效率的影響。也就是說實際上當你的來水量達到10m/h時,實際上已經沒有了沉淀效果。這張圖表顯示的是設置了物理處理裝置的調蓄池里面,在進水處置以及排水這三個階段當中不同的粒徑的污染物的減少程度,大家可以看到通過這種簡單的裝置實際上對污染物的去除有明顯的控制效果。通過增加這樣的功能以后,可以看到這種特別細小的<63μm的污染物的去除率能夠達到54%,而這種大粒徑的污染物去除率能達到80%。這些是通過對4個不同的調蓄池長期跟蹤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的結果。
剛才其實已經談到了調蓄池進水的速度和水位上升的速度以及進水是否均勻實際上都對處理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這里展示的是進水端控制的一些可能性。這些設置都是為了調蓄池進水的均勻度。這是普通的溢流堰。現在要介紹的是一種在德國非常流行的所謂的帶分離隔板的,很像污水處理廠的格柵的概念,這個在德國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它能夠實現最大的在線處理的能力,同時能夠促進調蓄池本身的沉淀效果。
這里展示的主要是進水的水力方面的演示。
這里是亞琛大學附近的由亞琛大學自行設計和監(jiān)控的安裝了分離隔板的調蓄池。這也是我設計的,大家有更詳細的問題可以發(fā)問。
這是其中一個調蓄池處理效果的演示。
一般進水流速要<4m/h,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處理效果以及沉淀效果。從進水SS和COD的濃度和出水的比較可以看出,其實已經得到了比較有效的控制。當然具體效果取決于當時設計的因素,還有新型材料的使用。這里展示了AFS這種<63μm的微小物質,以及COD處置前和處置后的濃度的變化。
大家可以看到隨著進水的流速的增加,實際上處理效果當然會下降,但是即便達到了10m/h這樣很大的流速,處理效果依舊能夠達到50%左右。
由于時間的限制,僅對生態(tài)設施相關聯的調蓄池或者處理設施做簡單介紹。這里展示的是幾種采用不同的處置措施以后對于雨水合流制系統(tǒng)來水總量控制的效果比較。也許對大家進行今后的設計或者考慮的時候能有所幫助?梢悦黠@地看到,采用單純的綠色屋頂設計,大概能降低所有的來水15%的水量。然后如果采用普通的只對流量進行一些簡單的監(jiān)控和配合調蓄池的話,大概能減少30%左右。如果對管網各個節(jié)點從源頭到中段到末端進行整體調控,包括采用在線處理方式的調蓄池,它的處理效果幾乎達到50%。
1
END
1
現場精彩問答
提問一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 張悅
第一個問題,排口溢流水的處理在德國加不加化學藥劑?第二個問題,對中國風起云涌的采用深隧作為排水通道或調蓄設施怎么看?
Max Dohmann:對增加混凝劑這樣的化學物質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說我看過昆明的調蓄池,通過18個、20個調蓄池排入到滇池當中,磷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如果你通過混凝劑對磷進行集中地收集或者收納的話,我是不持反對意見的。
關于深隧的事情,首先它的優(yōu)點非常明確,深隧在地下跟其他所有東西都沒有關系。如果地面發(fā)生任何的變化,你地面上造高樓也好,建綠地也好,都對深隧沒有影響,這對政府來講是非常容易解決的。當然,可以隨便建多大,這是它最大的優(yōu)點。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認為越大越好,我不要做世界上最大的深隧,不要沖著這個目標去。中國已經有很多世界之最了,沒必要在這個方面一定要去爭取。因為深隧的建設費用是巨大的,帶來的問題也非常明顯。所以我的建議是可以建,但是不要建得特別夸張,可以進行分散地處理,不同的點進行一些大體量的調蓄的空間,但是不要建一個特別巨大的很難管控的。
深隧存在的問題有兩大類,第一是工程問題,比如說在地下100米或者五六十米的深度,要進行開挖或者施工的話,難度非常大。包括涉及到的水泵,還有通風裝置、除臭裝置,這些設施的安全性能一定要非常高。另外,要考慮到是什么水進到了深隧,深隧里面存的是不那么干凈的雨水。如果這些不太干凈的雨水進入深隧,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或者發(fā)酵,它會產生一定的有機物或者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危害包括腐蝕,對這么大型的建筑結構進行侵蝕,這種影響是非常大的。它又不可能很簡單地進行清潔維護,所以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如果往源頭看,就要保證進到深隧的水比較干凈,那么就必須在進入深隧之前的關口進行嚴格把控,這個進水口的設置要比我剛才提到的這些所有的都要復雜得多,都要精細得多。這可能也是深隧成功與否,是否能夠長期運行的關鍵。
提問二
《給水排水》雜志社 關興旺
德國雨水怎么收費?
Max Dohmann:這不是一個直接的收費,而是一個間接的收費。所有的收費跟你們交自來水費是一樣的。自來水有很多用途,除了喝還洗了衣服,還澆灌了花園。通過對雨水進行處置,澆灌花園、普通的沖廁所都可以用這部分水,這樣就節(jié)省了自來水,可以降低一部分自來水的費用。剛才提到的方式是15年前都執(zhí)行的,但是到后來發(fā)現,實際上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不光是自來水產生的部分,還有一部分是雨水。所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總量要大于自來水廠生產的水量,那么這部分水由誰來付費?這部分也要加到每家每戶,你的屋子有多少平方米,你如果不解決掉,你就要付費。實際上污水處理廠有20%、30%的費用來自于雨水這部分收費。
提問三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宋文波
第一個問題,德國的下水道往地下水的入滲率有多少?第二個問題現狀德國的合流制管網運行狀況是否是完好的,是否滿足剛才介紹的污染控制的標準的要求?同時在未來這些合流制管網,是否準備進行改造?
Max Dohmann:首先是外滲水的量,在德國根據地形條件,比如說低洼地和山區(qū)平地都是不一樣的。有一個極限值,滲入量最大的是50%。第二個問題關于COD濃度的問題,剛才展示的400mg/L是整個歐洲區(qū)域的平均濃度,在德國是300~500mg/L,可以做到,沒有任何問題。這里再次提醒一下,事實上大家關注的是開放水體的所謂COD濃度、SS濃度是多少,這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剛才談了很多其他的細小的難以檢測的污染物的量對開放水體的污染也是很嚴重的。只不過大家現在的重點是在很容易監(jiān)測的數據上面,很難檢測的污染物上面大家都忽略掉了。第三個問題,關于合流制變分流制,答案是否定的,F在德國還鼓勵在合流制地區(qū)不斷地改善和改造,但是方向不是變成分流制,而是在濃度管控和溢流管控方面進行更多的更新。因為合流制其實在占地、投資等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點,所以不能簡單地去比較哪個更好,而是說系統(tǒng)功能是否得到了更充分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