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不再"看海" 杭州啟動海綿城市建設
根據氣象預報,接下來一周的時間杭州都有雨,整個城市將被浸泡在雨水中,走在路上,時常會被濺起的水花弄濕鞋子。為了拔去杭城內澇之痛,讓城市不再“看海”。昨天,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敲定,以“滲、滯、蓄、凈、用、排”等源頭低影響開發(fā)建設的綜合措施,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已建成區(qū)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事實上,我們身邊已經有了一些“海綿城市”試點的樣本。
密渡橋路人行道會吸水
密渡橋路位于市中心,車流和人流都很大。為了減少積水,它采用硅砂濾水石材鋪設人行道路面,同時,路面下還安裝了儲水結構,采用蜂窩式多重結構濾水,在底部鋪設透氣防滲砂,凈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道路沖洗、綠化灌溉、洗車、消防備用水源等。有效節(jié)約了城市排水管道的鋪設,減少了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及內澇的風險。不僅如此,夏季硅砂濾水石材可使地面降溫10度左右,冬季升溫6度左右,小范圍地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
杭州市海綿辦介紹,今后像這樣會“喝水”的馬路會越來越多。紫金港路、鳳山路、豐潭路等市區(qū)道路,在部分區(qū)域的人行道上采用透水性鋪裝和蓄水設施;濱江區(qū)的行政服務中心、富陽區(qū)的山館合一工程涉及的廣場、河道上也運用了透水性鋪裝、蓄水池、透水防滲砂等透水工藝融入工程中,為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積累了經驗。
“海綿公園”在古蕩
西湖區(qū)古蕩街道古東小區(qū)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典型老舊小區(qū),古苑公園位于整個小區(qū)地勢低處,暴雨時澇水嚴重。古東小區(qū)低影響雨水系統(tǒng)改造工程采用:生物滯留帶/滲井(雨水口)+調蓄池+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公園廣場鋪裝改造+雨水回用系統(tǒng)。
工程完工后,古東社區(qū)地下就是一個巨大海綿,當雨水大的時候,將雨水儲存在地下,在干旱的時候,將儲存的水再放出來。小區(qū)的雨水大部分將不再排入附近益樂路市政雨水管,可以有效地減輕益樂路排水壓力,緩解汛期道路積水等現(xiàn)象。
屆時,小區(qū)內的水泥公園會變成雨水花園,綠化植被更加錯落有致,雨季低洼積水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濱江區(qū)率先帶頭建設
在綠草茵茵的公園,道路兩旁的人行道,水清景美的游步道,細心的市民會發(fā)現(xiàn),“海綿樣板”率先大面積地出現(xiàn)在濱江區(qū)市民的家門口。
早在去年,濱江區(qū)就試點申報區(qū)域的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完成。在北臨錢塘江,南之鐵路河——花園徐直河——北塘河,西至河——時代河,東之七甲直河——風情河——北塘河——花園徐直河的19.58平方公里范圍內,建設奧體中心與錢塘江濱江示范區(qū)、北塘河及其周邊示范區(qū)、產業(yè)基地改造示范區(qū)。
目前,該區(qū)沿江綠道(聞濤路改建)工程和西興立交工程已開展系統(tǒng)的道路海綿工程建設。聞濤路位于智慧新天地這一段大約3公里的長度,目前已經做了海綿設計,這里道路外側綠化帶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綠化帶有所不同,它采用植草溝設計方案,雨水順著流向綠化帶,成功“蓄水”,對道路和周邊地塊的降雨徑流全面進行海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