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王者,一個是青銅。
教授已經(jīng)是教師系列的最高職稱,但教授之間水平層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設置教師崗位時,又把教授分為4個檔次,分別是教授一到四級。
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級教授相對于副教授講師而言,已經(jīng)是比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學術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級教授,才是無數(shù)人仰望的頂峰。
一級教授一般是學術泰斗
正教授分四級,一級教授一般是學術泰斗,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相當于院士。
重點在學習方法,一年級教學中老師做最多的告訴孩子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而四年級的時候更多的可以去詢問學生,怎樣是對的,讓他們獨立思考問題!
人才頂峰就是一級教授。它的聘用資格就是兩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資深學者,即學術泰斗。高校是沒有一級教授的定崗權和聘用權的,聘也是國家來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個都沒有,那就一個都不要聘。
一個學校有一級教授,說明學校有全職的院士,如果一個學校掛著一堆院士,但卻沒有一級教授,只能說明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職的。一級教授們的收入就不好說了,年入百萬千萬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級待遇,有專門的醫(yī)療保健團隊伺候。
從地位上看,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一級教授要比四級教授高的多,具體體現(xiàn)就是:四級教授需要用教授兩個字給自己背書,一級教授是用自己的名字給教授兩個字增光添彩。
從年資上看,除非是學術奇才,而且運氣超好,一級教授的年齡都不小,畢竟需要一點點的做出學術成果,一點點晉升嘛。待遇上看,一級教授已經(jīng)沒什么花錢的地方了,你懂的。
網(wǎng)友評論
網(wǎng)友一:
一級教授就是top 1。我個人理解:類似于院士級別;二級教授相當于學者(長江學者,楚天學者等等)或者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三級教授類似于博士生導師;四級教授就是具備教授條件的教授。
其實,各個單位和學校的級別是有差異的。換句話說,不能簡單用教授級別來衡量。
網(wǎng)友二:
一級教授是教授職稱中的最高級別,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其中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各高校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是: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被評定為一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斗級人物,即院士級別。按照規(guī)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準,故自然科學相關學科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一級教授較少。
一級教授評定自1956年國家評定來,已經(jīng)有半個多世紀歷史,但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來,一級教授稱號逐漸淡出學界視野。自從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再次評定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后,“一級教授”這個名次再次在學界閃耀起來,緊接著山東大學等高校都開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級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機會進入到一級教授行列,成為人文社科領域里的“院士”。
長期以來,我國沒有設立人文社會科學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學者與理工科一流學者在津貼、住房、學術研究條件等方面待遇的較大差別,客觀上給社會科學發(fā)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2009年5月20日對于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來講,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試點工作,14名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被聘為一級教授,打破了一級教授崗位只能由兩院院士獲得的歷史,意義非同尋常。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過行為來落實,通過制度來保障。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也不例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樣重要。要從制度層面來真正扭轉“重理輕文”,落實“四個同樣重要”,從而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
高校教學科研崗位普遍分為13個等級,最高為1級,最低為13級。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首次進行教師崗位等級評級。然而,在此之前能夠成為一級教授的均是兩院院士,人文社科類教授沒有機會獲得一級教授崗位。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聘任的試點工作,是完善職稱評審制度的一種探索和努力。
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看來,“聘任文科一級教授意義廣泛而深遠,有助于高校聘任教師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完備化;有助于提升高校文科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改變重理輕文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重社會科學輕人文科學的風氣、傾向,從而能夠吸引更多優(yōu)秀青年報考人文社會科學,進一步改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的生源質量,也能夠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從事文科的教學和科研,進一步改善文科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還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公正、和諧,從而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平等相處,進而全面推進中國教育、科學事業(yè)的繁榮。”
這一舉措的意義在于提高了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地位,體現(xiàn)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鼓勵人文社會科學出大師級學者。以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多寡論高低、只講數(shù)量不講質量的學術評價體系,制約了學術研究的深度和質量。消除“數(shù)字化教授”,是高校評價機制的一個導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一級教授崗位,有助于建立何完善優(yōu)秀人才的評價標準,對培養(yǎng)和造就創(chuàng)新人才意義深遠,也將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注入新的血液。
只有院士才是一級教授。四級教授是正教授崗位的最低級。
所以,區(qū)別較大。
網(wǎng)友三:
一級教授與四級教授的區(qū)別,打個比方,一級教授如同珠穆朗瑪峰,四級教授如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為世界最高的高原,珠穆朗瑪峰則更高于青藏高原,傲驕的雄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一級教授,不僅是中國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最高級別,也是教授中的最高級別(正副教授共7級)。
你說區(qū)別有多大?可以說,雖然大號都是教授,卻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語”,根本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教授,在常人眼中多么偉大的高級知識分子,可以稱為專家學者!
豈不知,教授之在高等院校,分為正副教授,正副教授竟然又分為1~7級之多,不恭敬的說哈,中國高校數(shù)千之多,教授那就是如“過江之鯽”,多著呢!
而一級教授,那可是教授群體中的“鳳毛麟角”,教授群體中的“王冠”,寶貝呀、稀罕著呢!
一級教授的聘用資格條件,也就是兩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資深學者,即學術泰斗級才能達到。各高等院校沒有一級教授的定崗權和聘用權,一級教授由國家聘用。
一級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斗級人物。按照相關規(guī)定,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一級教授相關的評定標準,因而一級教授多為自然科學類的,一級教授人文社科類的比較少。
既使是二級教授,一般都是學界上臨近泰斗級的人物。二級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貢獻者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準,所以二級教授也是多為自然科學類的,二級教授人文社科類的也較少。
教授分為1~4級教授,副教授分為5~7級副教授,一級教授可以享有對應正省部級待遇,四級教授享有對應副廳局級待遇,差別也是很大的(見附表)。
四級教授,剛剛脫胎于副教授,才踏進教授的大門;也就是剛剛登上向珠穆朗瑪峰進軍的基地青藏高原,登上向珠穆朗瑪峰進軍的臺階第一步,距離高聳在珠穆朗瑪峰頂?shù)囊患壗淌诘纳袷サ钐茫有不要說十萬八千里,也是相當?shù)南喈數(shù)倪b遠,可能拼盡“洪荒之力”攀登才能登頂,絕大多數(shù)也可能只是“望頂興嘆”,終生難以到達!
北京大學:一級教授:馮友蘭 唐 鉞 熊十力 江澤涵 許寶騄 段學復 周培源 葉企孫 王竹溪 饒毓泰 胡 寧 傅 鷹 黃子卿 張景鉞 李汝祺 陳 楨 樂森璕 王 力 游國恩 曹聯(lián)亞(靖華)季羨林 魏建功 馮 至 朱光潛 向 達 陳岱孫 曾昭掄 翦伯贊(副校長) 馮 定 湯用彤(副校長) 金岳霖 尹 達 張青蓮 李繼侗 孫國華 鄭 昕 楊 晦 趙以炳
清華大學一級教授:章名濤、孟昭英、梁思成、張光斗、施嘉煬、錢偉長、張 維、張子高、馬約翰
從以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部分一級教授名單,可以看出一級教授的份量了吧!
附表:
網(wǎng)友四:
大學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的差距有多大?在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眼中,一個是王者,一個是青銅。當然,青銅只是放在教授里面來說的,而王者,是相對所有人來說的。
教授已經(jīng)是教師系列的最高職稱,但教授之間水平層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設置教師崗位時,又把教授分為4個檔次,分別是教授一到四級(相應的,副教授和講師也分別被分為3個檔次)。
剛評上教授,即自動定為教授四級,這是教授的最低級,拿的也是教授中的最低工資。教師崗位的聘期一般是4年,也就是說,這4年如果沒有新的突出成績,都是按教授四級來聘用。
聘期結束后,學校會對教授的業(yè)績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續(xù)聘或參加競聘更高級崗位,考核不合格,則下一個聘期有可能會被聘為副教授三級崗位,相應待遇也將隨之降低。這就是高校實行的崗位聘用,能上能下,崗變薪變。
對于聘期內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可以直接競聘教授三級,甚至教授二級。這要看成績的層次。一般來說教授三級崗位占所有教授崗位的20%到30%之間,優(yōu)勢學科相對更多,弱勢學科相對更少。三級教授的定位是學術帶頭人,有獨立的團隊,或者是國家級大團隊下面小團隊的負責人,或者必須獲得省級人才稱號或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很多學校三級教授崗位要求設置得比較高,甚至會出現(xiàn)有崗位但聘不滿的現(xiàn)象。這說明,大多數(shù)教授其實都屬于普普通通,靠時間熬出來的教授。而三級教授,已經(jīng)是其中的優(yōu)秀者了。
二級教授要求更高了。在人事圈里有一句話,叫二級教授的水平?jīng)Q定學校的高度。因為二級教授的定位就是學科帶頭人,基本上一個學科1-2個人,不超過全體教授的10%。學科帶頭人就是這個學科里最有學術影響力,最有號召力的教授,能夠帶領學科其他老師爭取國家級重大項目、獎勵、能夠領導一個大的團隊或者創(chuàng)新群體。能聘到二級教授崗位的人,要么是有長江杰青等國家級人才帽子,要么就是國家重大專項的首席專家。他們既是科研的主力,又是沖擊人才頂峰的后備人選。
這個人才頂峰就是一級教授。它的聘用資格就是兩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資深學者,即學術泰斗。高校是沒有一級教授的定崗權和聘用權的,聘也是國家來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個都沒有,那就一個都不要聘。一個學校有一級教授,說明學校有全職的院士,如果一個學校掛著一堆院士,但卻沒有一級教授,只能說明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職的。一級教授們的收入就不好說了,年入百萬千萬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級待遇,有專門的醫(yī)療保健團隊伺候。
這下大家應該清楚了,一級教授和四級教授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級教授相對于副教授講師而言,已經(jīng)是比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學術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級教授,才是無數(shù)人仰望的頂峰。
來源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946817932855827522%22%7D&n_type=-1&p_fr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