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2024年河南要這么做-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官方網站
“十四五”防洪工程初步設計獲批并全面開工;首部黃河保護法地方性配套法規(guī)《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初步建成“全域智能感知、高速互聯互通、統一共享平臺、智慧業(yè)務應用”數字孿生體系,實現全要素全數據在各系統各平臺的有機聯動......
2023年,安瀾黃河、生態(tài)黃河、美麗黃河、富民黃河、文化黃河建設成果顯著,河南黃河保護治理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4年,河南黃河保護治理工作將聚焦哪些重點領域?在河南省兩會召開期間,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專訪了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黃河河務局局長張群波。
建立九龍聯動、協同共治的黃河保護治理協同共治機制
黃河寧,天下平。歲歲安瀾是黃河流域人民的長久期盼。在一代接一代“黃河人”在黃河保護治理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黃河安瀾如今已成為現實。
黃河蜿蜒,穿九省奔騰入海。黃河的保護治理工作須從全局出發(fā),全流域牽手共治。地處黃河中游的河南段,黃河保護治理工作更需與上下游省份緊密聯系。
河南智慧黃河綜合信息監(jiān)管平臺
對此,張群波提議,“建立九龍聯動、協同共治的黃河保護治理協同共治機制,就河南黃河防洪保安、水資源管理、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等重大事項進行充分協商協作,完善省級統籌協調、部門協同配合、屬地抓好落實、各方銜接有力的管理機制,從而以流域區(qū)域聯動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為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貢獻‘黃河力量’。”
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做好水旱災害防御
防汛抗旱關系國計民生。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是立足之道。
“水旱災害防御是重中之重,我們的目標是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張群波說。
俯瞰黃河流域
為達到“四不”目標,張群波介紹道,要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繃緊“降雨一產流―匯流—演進、流域―干流―支流―斷面、總量―洪峰―過程―調度、技術―料物—隊伍一組織”四個鏈條,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修訂完善各類預案方案,開展防汛實戰(zhàn)演練,抓好防洪工程普查和問題整治,落實好各項度汛措施。
除此之外,張群波表示,2024年河南黃河河務局將完善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持續(xù)構筑安瀾屏障,同時完善“工防+人防+技防+物防”的洪水防御機制。
助推河南“出圈”,推進建設河南黃河復合文化帶
黃河奔騰不息,沉淀著厚重的文脈,奔涌著講不完的故事,澆灌出厚重中原。在全國各大城市積極“上分”時刻,黃河文化無疑是河南最吸引人的“底牌”之一。
在2023年,河南黃河河務部門立足河南黃河保護治理實際,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著力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河南黃河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俯瞰黃河生態(tài)廊道
打造“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品牌,持續(xù)提升黃河文化研學基地建設水平,建成23處治黃文化展廳,建設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講解員隊伍,全年累計接待參觀人員20余萬人次;亮相世界研學旅游大會并發(fā)布3條精品研學線路;開展河南黃河重要水利遺產調查統計和保護,完成調查普查成果212項;加強國家級非遺黃河號子隊伍建設;組織申報的“黃河埽工”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年,我們將持續(xù)開展重要水利遺產調查,初步搭建黃河水文化‘一張圖’。”張群波表示,多項黃河文化建設工作已經有了具體部署,“啟動《河南黃河志》續(xù)修。配合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升“大河清風”廉潔文化品牌影響力,高質量推進廉潔文化帶建設,讓崇廉尚潔的理念蔚然成風。圍繞黃河重大國家戰(zhàn)略提出5周年等重大節(jié)點,以及工程建設等重點任務加強宣傳策劃,營造有利的主流輿論氛圍。”
“推進建設集生態(tài)、文化、法治、紅色、廉潔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河南黃河復合文化帶,這也是我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中的提案之一。”張群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