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環(huán)保觀察----------
3月27日 2014年第4期,總第86期
出品:鴻芷工作室
導語
霧霾影響每個人,但治霾、節(jié)能減排及相關融資,卻已深入到政策、行業(yè)、產業(yè)的深處,成了專業(yè)人士的工作,陌生而神秘,離公眾越來越遠。
能源每個人都使用,但核能、水電等這些所謂的新能源好不好,要不要,均已超出普通公眾的分析能力,難以輕易判斷,在話語場域中更是難以插上話。
公眾需要好環(huán)境,倡導環(huán)保,但老大哥眼里的“環(huán)保模式”一旦起勢后,又會異化為一個黑箱,和社會公眾無關了,公眾參與變得困難。
專題:異化的“環(huán)保”
三峽集團高層調整 董事長和總經理易人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出現(xiàn)調整。幾周之前的一項反腐調查發(fā)現(xiàn)該公司存在問題。
三峽集團的一位發(fā)言人周三表示,董事長曹廣晶和總經理陳飛并未被指存在不當行為,目前為止也沒有員工因反腐調查而受到處罰。該發(fā)言人表示,周二晚間宣布的曹廣晶和陳飛被免職是中央政府要求的“正常工作調整”,二人的新職位尚未確定。
上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公開指出三峽集團存在鋪張浪費、重大事項決策不透明以及未指明的人員問題。巡視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包括:有的領導人員親友插手工程建設、辦公用房面積過大、超標購置公務用車、有的領導人員違規(guī)占有多套住房。(華爾街日報中文網,3月27日)
三峽的海外擴張
在海外方面,截至2013年底,三峽集團已經在海外擁有在建投資和承包項目76個,但重心在東南亞。
三峽集團控股的緬甸孟東水電站開發(fā)項目已于去年11月動工,該項目將以BOT模式建設,中、泰、緬三國聯(lián)合開發(fā),規(guī)劃裝機約700萬千瓦,預計投資額約100億美元,建設工期為15年。在此之前的2010年8月,由三峽集團投資的老撾南立1-2水電站已竣工投產,該電站總投資1.49億美元,建成后將由三峽負責運營25年,之后再移交給老撾政府。
有專家表示,三峽集團的昆明基地除輻射東南亞之外,還將有助于投入到云南本身的水電資源開發(fā)中,并且當地與三峽集團在太陽能及風電方面也將有很多合作。(時代周報,2月27日)
習近平連續(xù)兩天力推中國核電“走出去”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期間,連續(xù)兩天力推中國核電“走出去”。在與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時提出要在核電等領域打造示范性強的“旗艦項目”之后,法國巴黎當地時間26日下午,在習近平和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共同見證下,雙方簽訂關于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yè)合作協(xié)議。此舉開啟中法合作新模式,系首次在第三國共同開發(fā)核電項目。(南方都市報,3月27日)
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投入商業(yè)運行
中國廣核集團陽江核電公司26日宣布,全球最大在建核電站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yè)運行。至此,我國大陸在運核電基地數量增至6個,總裝機容量達到1586萬千瓦。其中,中廣核在運核電基地數4個,總裝機容量達到941萬千瓦,占我國大陸在運核電總裝機的59%。(科技日報,3月27日)
亞洲的核安全風險
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屆全球核安全峰會在荷蘭海牙召開。此次峰會聚焦“加強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義”,盡管這一主題與前兩屆峰會相比,并無太大新意和突破,不過,多達53國領導人或代表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的盛大規(guī)模,仍然昭示出國際社會對核不擴散及核安全議題的高度重視。
無論用哪種指標來衡量,當今亞洲都是核擴散的“重災區(qū)”。全球九個擁核國家,亞洲集中了五個。加上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以及為日韓、臺灣、東南亞部分國家提供“延伸威懾”的美國,這里成了名符其實的核彈藥庫。一條巨大的核動蕩帶,環(huán)繞在中國周圍,并處于模糊不定的變幻之中。(聯(lián)合早報,3月27日)
以市場化融資帶動節(jié)能減排
2013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要求積極發(fā)展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營合作制)模式,并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節(jié)能減排。清潔發(fā)展基金就是公共部門與私營機構合作搞節(jié)能減排的嘗試。
據清潔發(fā)展基金年報,中國清潔發(fā)展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通過《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轉讓溫室氣體減排量所獲得收入中屬于國家所有的部分。其次,清潔發(fā)展基金還有基金運營收入和機構、組織和個人捐贈等。
近日發(fā)布的 《中國低碳發(fā)展報告(2014)》顯示,2011年中國在能效領域的投資約為4162億元。其中,企業(yè)自籌資金占總融資額接近一半,財政資金占比超過3成,其余渠道資金僅占20%。節(jié)能減排項目中,更多是企業(yè)依靠自籌資金和政府補貼操作,而通過貸款等市場化融資依然較少。(財新網,3月26日)
黃河“搶水”戰(zhàn)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密集拜會黃委會總部的城市,除了鄂爾多斯,還包括河南開封、甘肅金昌、甘肅白銀等多個城市。這些城市均位于黃河沿線,拜會的目的大多與黃河水有關:開封市委書記、市長拜會時,與陳小江等黃委會領導們談話的重點內容,是如何建設引黃調蓄工程、綜合利用黃河水資源,為開封快速崛起提供黃河水資源有力保障;金昌市委書記、市長拜會的背景,則是由于當地正在大力發(fā)展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和新能源產業(yè)產業(yè),正在實施“引大濟西”,以解決金昌的資源型缺水問題,希望黃委會能對該項目給予支持。
市委書記、市長們密集拜會的背后,顯示著沿黃城市不斷高漲的用水需求,與此對應的,卻是黃河總體水量日益下降的現(xiàn)實。這種需求與現(xiàn)實的矛盾,正在逐步演變成為一場沿黃省份、城市之間對黃河水的“爭奪戰(zhàn)”。(第一財經日報,3月5日)
治理霧霾影響中國汽車制造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霧霾是與貧困同樣嚴重的問題。一個解決方案是:針對乘用車制定新的燃油效率標準。環(huán)境研究組織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nternational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的信息顯示,中國的車輛能效新規(guī)將要求汽車廠商在2016至2020年期間使油耗平均每年降低6.2%,這是同期主要市場中力度最大的節(jié)能要求。
一些汽車廠商將比同行受到更大的打擊。以塔塔汽車(Tata Motors)旗下的捷豹路虎(JaguarLand Rover)為例,這個品牌通過銷售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獲利,這是中國最暢銷的乘用車型。此前給出的2015年標準給了較重車型額外的轉圜余地,而在新標準下這些車型不得不迎頭趕上。假設一家汽車廠商只生產2.5噸重SUV,則2016至2020年間該公司需要將百公里油耗降低多達40%;相比之下,只生產1噸重轎車的汽車廠商僅需將百公里油耗降低31%。(華爾街日報中文網,3月27日)
油耗門暴露檢測亂象
3月18日,因被央視新聞頻道點名稱油耗造假而深陷輿論漩渦的海馬汽車在緊急停牌一天之后,重新開盤。復牌后低開高走,一度出現(xiàn)高達3.49%,收盤漲2.69%。
與股價同樣表現(xiàn)的還有外界的反應。“這只不過抓了只蒼蠅,老虎沒打著。”不少人以這樣的比喻表明對海馬被央視新聞頻道點名后的同情,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油耗造假是汽車業(yè)界常態(tài),不足為奇。(時代周報,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