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王復明:提升水災防治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
中國新聞網(wǎng)2024-03-13 09:14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提升水災防治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
中新網(wǎng)河南新聞3月12日電 (武一力)“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發(fā),水災害對堤壩等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帶來嚴峻挑戰(zhàn)。同時,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設方興未艾,水災變防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亟待破解。”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水利與交通學院教授王復明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https://pics2.baidu.com/feed/503d269759ee3d6dc49d64885856df2f4e4adeec.jpeg@f_auto?token=040bc1978af829dbbfd1f029d5728e8c)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水利與交通學院教授王復明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鄭州大學供圖
王復明介紹,水災防治涉及水利、交通、土建、地質、環(huán)境等多個行業(yè)及學科。比如,城市內澇防控、都市型水庫安全保障等新課題,相關行業(yè)或單位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很難開展跨學科協(xié)同攻關。“目前,水災防治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支撐能力明顯不足,研究力量分散,中試基地缺乏,成果碎片化,轉化難。”他說。
如何破解水災變防控關鍵科學技術難題?王復明表示,要盡快布局建設水災領域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全鏈條貫通、多學科融合的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試驗條件,引領國際水災防治學科發(fā)展;也為堤壩安全保障、山洪災害防治、地下及島礁工程建造運維和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與高質量發(fā)展提供科技支撐。
王復明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水利、土木、交通等學科專業(yè)設置過窄過細,教材更新緩慢。青年教師大多“從校門到校門”,缺少工程實踐?鐚W科、大尺度、真場景實踐育人基地匱乏,課堂教學與工程實際脫節(jié)。
“綜合型、真場景試驗實習基地是水利、土木、交通、地質等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短板,嚴重制約水災防治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對此,王復明呼吁加快建設科教融合、開放共享的水災防治人才培養(yǎng)基地。此外,建設產(chǎn)科教融合、全方位開放、跨行業(yè)共享的實踐育人基地,構建國內外獨具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為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提供人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