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余杭區(qū)倉前街道高橋社區(qū)賈家橋24號的賈大姐下午4點下班回來,正在她家門口監(jiān)督施工的圖騰污水處理公司的盛會忠和幾個正在施工的工人,一起合力幫她把電瓶車拉進了家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們已經在平整了,沒想到你早回來了!”盛會忠一個勁地跟賈大姐道歉,賈大姐笑著說,“沒事,是我回來早了”。
最近這段時間,和全區(qū)其他街道一樣,倉前街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如火如荼地開展。為獲得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工程施工時一定會提前1-2天跟施工區(qū)塊的農戶家打招呼,而且,在約定的日子里,確定村民已經車開出上班的前提下才開始施工,到下午下班前不管有沒有完工,都做好路面平復工作,保證村民家的車能順利進門。
農村生活污水項目涉及千家萬戶,必須取得廣大老百姓的支持,為此,余杭區(qū)牢牢把握“民主促民生”的主線,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該區(qū)要求各創(chuàng)建村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前,都必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并形成同意開展治水工作的決議。同時,編制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手冊》發(fā)放到每家每戶,讓農民群眾充分了解治理污水的重要性。小組長、村民積極主動投入治理工作,主動擔當污水治理工程的農民質量監(jiān)理員。有些地方還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群眾參與的新模式,引導農民籌資籌勞,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進來,如喬司街道各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形成決議,發(fā)動每戶農戶出資1000元;運河街道村民積極配合治污工程實施,至今未發(fā)生涉及農戶的青苗補償等前期費用。
為準確把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求,余杭在工作中牢固樹立質量優(yōu)先的原則,強化項目建設前期、抓好項目源頭管理,建立工程質量倒逼機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堅持“五個不開工”:除了以上提到的“群眾發(fā)動工作不到位的不開工”外,還包括鎮(zhèn)村干部精力不到位的不開工、污水工程前期不到位的不開工、前期(或試點)工程不過關的不開工、“村霸”不治不開工,確保治水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