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的時候,浙江嘉興發(fā)生了一起學生飲水不適事件,當?shù)睾帯⒑{}的多所學校、幼兒園500多名學生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發(fā)燒等不適癥狀。后經查實,這是桶裝水污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業(yè)內專家均認為,在已有的監(jiān)管制度下,“桶裝水二次污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它又為何屢次出現(xiàn)?
全國合格率70%
“桶裝水二次污染”問題進入大眾視野始于2008年。當年3月底,貴州省貴陽市部分學校因桶裝水污染致數(shù)百人感染甲肝。
2011年6月,安徽池州一中因桶裝水污染導致多名學生出現(xiàn)嘔吐、腹瀉、頭暈癥狀;2012年5月,江西南昌某高校因桶裝水污染致70多名學生出現(xiàn)腹瀉。
始于2013年5月的農夫山泉“標準門”,再將桶裝水質量問題推入輿論中心。
桶裝水問題之所以引發(fā)社會關注,“一方面由于安全事件屢次發(fā)生,另一方面確實在質量上存在問題。”中國產品質量協(xié)會質量信用專家委員會委員湯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05年到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衛(wèi)生部、工商總局曾三次對全國桶裝水質量抽查,合格率僅為62.5%、66.7%、78%。2011年,多款桶裝飲用水被檢出高濃度致癌物“溴酸鹽”。
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桶裝水質量也存在著較大差別。
2007年、2008年,北京市質監(jiān)局和上海市質監(jiān)局桶裝水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6.9%和92.9%;2013年6月,廣州市工商局對桶裝水的抽檢合格率也達82.86%。
而吉林、遼寧兩地2009年的桶裝水抽檢合格率僅為63%和51.7%;湖南省2010年的桶裝水合格率為60%;廣東2011年的桶裝水合格率只達到64.7%。
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袁軍對本刊記者表示:“北京桶裝水質量合格率能達到95%以上,其他地方遠遠達不到。就全國而言,桶裝水的平均合格率在70%左右。”
2011年6月,中國產品質量協(xié)會曾對我國桶裝水行業(yè)進行過質量信用風險評估。這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質量信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桶裝水質量在10個信用等級中位列第四,屬于中等水平,消費者仍需謹慎使用。
回料桶盛行
“大家關心水質,卻常常忽視了桶的質量。其實,桶跟水質關系直接。”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長久以來,回料桶都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秘密”。桶的重復使用并非不可,但要控制在一定次數(shù)之內。一個水桶正常情況下可循環(huán)使用40次左右,使用周期在2到3年。
“很多廠家都是無限制重復使用,這會導致污染物聚集,污染水質。”北京市保護健康協(xié)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趙飛虹告訴本刊記者,有些企業(yè)在回收中并不甄別,致使許多已嚴重污染的桶被回收入庫。
桶的材質也容易造成水質的污染。2003年以前,包裝桶多采用PET或者PC材質。2003年后,國家出臺強制性政策,要求桶裝水生產廠家只能使用PC材質桶。
“在成本上升、惡性競爭的壓力下,用PET飲用水桶代替PC飲水桶已成潛規(guī)則。”李復興說。
PET質地較軟,容易附著可滲透的細菌、重金屬等,且長期使用或者加熱后會釋放致癌物質,對人體消化、神經系統(tǒng)有不同程度的損害;PC材質則耐熱、易于清洗,可反復使用。
“黑桶”盛行更令人擔憂。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yè)將諸如醫(yī)用針頭、光盤類的廢棄垃圾經過粉碎處理后加入制桶原料。這類垃圾材料多半安全性較差,且含有毒有害物質,容易融入水中導致水體污染。
桶的清洗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桶的清洗要經過22道工序,內壁18道,外壁4道。此外,桶還需經過溫水、堿水、消毒液、成品水的多次過濾,以保證最大程度消滅水中的細菌。
不過,多數(shù)中小企業(yè)在桶的清洗上自律不嚴格,清洗不徹底、清洗程序不規(guī)范的情況十分常見。2014年2月25日,北京《法制晚報》曾報道大興區(qū)一家桶裝水生產企業(yè)僅用清水和抹布等簡單工具清洗回收桶。
飲水機之痛
在保證桶裝水質量的前提下,飲水機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因。
按照飲水機的大氣壓力工作原理,進水量與進空氣量成正比。取水時有多少水流出,就有多少等量空氣進入桶內。外部空氣在進入水桶的同時,也伴隨著細菌、雜質的滲入。
即使在清潔環(huán)境中,每立方米空氣中也約有4000個細菌。且外部環(huán)境下細菌的活躍性強、存活率較高、繁殖速度較快,對于桶裝水的污染影響更甚。
飲水機本身易形成污染的部件,一是內部的儲水器,一是外部的接水口。
儲水器長時間與空氣接觸,細菌、微生物容易附著表面,形成污染層。在水進入儲水器存儲的過程中,污染層中的細菌等有害物質會溶于水中,造成水質變異。
另一方面,由于儲水器內時常存儲不同種類的桶裝水,使得水源本身的污染物質在其內部沉淀、集聚,導致更嚴重的污染。
接水口易受污染的原因在于其長期置于空氣中,利于細菌等污染物質的滯留。加之接水口與外部環(huán)境溫差較大,細菌易于大量繁殖。
桶裝水使用周期的長短也會對水質造成影響。2012年,浙江省海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曉紅曾以10臺飲水機為對象,對桶裝水進行長達5個多月的跟蹤檢測。
檢測發(fā)現(xiàn),飲用5天后,桶裝水衛(wèi)生狀況急劇下降。第7天合格率只有20%,至第10天時,所有檢測的桶裝水菌落總數(shù)全部超標。“飲用時間越長,空氣在桶內逗留的時間越長,細菌的數(shù)量也就越多。”趙飛虹說。
“桶裝水對儲存環(huán)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濕度和溫度。”袁軍坦言,目前多數(shù)水站的存儲環(huán)境并不理想。
二次污染可避免
“桶裝水的二次污染完全可以避免。”本刊采訪的多位業(yè)內專家認為,二次污染多由人為因素所致。
我國目前共有4個行業(yè)標準,分別是《瓶裝飲用純凈水》GB17323-1998、《瓶(桶)裝飲用純凈水衛(wèi)生標準》GB17324-2003、《瓶(桶)裝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19298-2003和《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相關部門正計劃將其整合成一個涵蓋范圍廣的全行業(yè)通用標準。
但各地在標準執(zhí)行力度方面卻存在較大差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建立常態(tài)的水質檢測機制,定期對桶裝水進行抽樣檢測,以保證水質的安全達標。
而眾多二三線城市乃至基層在市場監(jiān)管、水質檢測方面則存在較大問題。執(zhí)法不嚴、監(jiān)管不力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這使得眾多桶裝水生產廠家在國家標準執(zhí)行上大打折扣,偷工減料。
行業(yè)研究公司中研普華向本刊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目前全國有3000多家桶裝水生產企業(yè),2000多個桶裝水品牌。
“其中多數(shù)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yè)。有些企業(yè)甚至沒有生產資質,僅是代理生產,產品質量根本無法保證。”中研普華市場研究員肖健說。
在桶裝水的二次污染上,消費者在飲水機的使用、桶裝水的選擇等方面確實存在諸多問題